郑斌——三以方舱助力3G建站

我知问答5个月前发布 ooozhi
10 0 0

随着中国上马3G日近,3G基站的建设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方舱能够为3G基站提供迅速、经济的建站模式,成为大规模建站以及基站扩容的首选。在全国,从事方舱产业的企业有不少;但同样在全国,专业从事通讯方舱产业的企业只有一家,那就是杭州三以实业有限公司。

  杭州三以实业有限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管理、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不但在国内方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产品更远销海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成功典例。

  此外,杭州三以在技术以及资格认证上也有卓越的成绩,比如杭州市专利示范企业、联通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ISO9000认证及环境保护企业认证等。

  近日记者专程至杭州走访了三以总部,对它的缔造者,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杭州三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斌先生进行了采访。

  创建实业,行销海外

  “实”,是记者在采访中对郑总最深刻的印象。办实业、做实事、说实话,这样的风格伴随着郑总自身从做贸易转型到做实业;领导着三以脚踏实地地发展,领导着三以的产品立足中国、走向国际。

  记者:郑总您好,首先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三以的历史以及其运营情况?

  郑总:三以公司是99年创立的。当时我从电信行业贸易转型到实业,创办公司目的是找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比较规范的体制,共同追求企业经营的理念,这也是三以一直以来的价值观。
  三以成立时注册的资本金为300万元,现在已经达到每年上亿的销售额和1000万元的净利润。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广西、重庆、黑龙江、江西、湖北、云南、山西、西藏等地都有我们的产品在使用,同时我们正在逐步开拓国际市场。在德清我们拥有1万4千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和仓库,另有6万平方米的厂房作为新的生产基地正在筹建中。

  记者:在您创建三以的时候是否就已经决定做方舱这个产品,为什么专注在通信方舱这个领域?

  郑总:总的一句话概括是“先有企业后有产品”。
  我成立成立企业的目的是想搞实业,而不是有了产品以后再成立企业。三以现在做通信方舱,是因为我原来从事的是通信行业,有一定的资源。
  三以将立足通信行业,寻求多元化发展。每一个人在公司的团队中,包括我自己,都是可替代性的。社会在发展、人的需求也在改变。我希望有了好的团队、好的经营理念,我们企业的发展是能够跟着社会的需求,在不同的时间发展不同的企业模式。

  记者:按照您的说法,企业是需要不断按照需求来改变的。那么从创立至今,三以是否经历过转型,它的管理理念是否产生过变更?

  郑总:管理理念在大的方向没有经过改变。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在适应这个市场,那么公司肯定也有一些变化。
  应该说我们在国内是第一家做方舱的,也是希望能够在全国做一个最大的方舱供应商,并且是最好的专业方舱供应商。当然产品出来以后,因为客户比较单一、集中,还有管理、经营理念的不一样,进展不很顺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比如开发了移动方舱的智能化通风系统。

  记者:我们知道三以公司的方舱不但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行销海外,请问三以是什么时候开始开拓国际市场的呢?

  郑总:从02年开始,我们逐步开始国际市场的开发。当时是给中兴、华为这些国内一流的设备商做一些配套,逐步有一些自己直接的客户。今后可能会“与大企业配套合作”和“自己发展客户”同步走,会在非洲、尼日利亚建立贸易型的公司。

  记者:按照您的估计,中国的方舱市场有多大呢?

  郑总:纯方舱市场在2、3千套,但是国内市场比较散、采购体系不一样。3G上马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市场机会,因为运营商要求短时间建设基站,常规的建站模式会不太适应新的需求。但是这个时间也不会很长,我估计在2年左右。所以我们也在密切关注国内3G市场,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关注国际市场。

  记者:三以的国际市场收入份额占公司的多少,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郑总:现在国际市场占大头,大概是总收入的70%到80%。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地。
郑斌——三以方舱助力3G建站
郑总接受本站记者采访

  关注3G,蓄势待发

  3G一直是通信界内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何时上马3G、将带来怎样的商机,郑总对此有着独到的看法。

  记者:中国上马3G的呼声不断,而牌照迟迟未发,您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

  郑总:“一流企业卖标准”,我们国家缺少的正是标准。市场经济工业化比较缓慢,很多标准都由国外公司垄断,国内公司做的产品都是给国外公司打工。
  国家相关的标准出台会影响产业的发展,特别像我们国家。从“十一五”规划中也可以看到,政府目前特别关注知识产权问题。这样的话,如果我们政府需要有一批知识产权性的企业诞生,从政府角度首先应该支持民族产业。那么TD-SCDMA作为国内建设标准的出台,也是我们国家针对自己知识产权的支持实际表现,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
  3G牌照什么时候发放,政府考虑的是国家利益,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决定的。对我们企业来说不管牌照什么时候发放,能够有国家做后盾的话肯定能够得到一个更好发展的软环境。大环境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控制,只能密切关注3G的发展,做好企业内部的基本功。

  记者:根据您的推测,政府将在什么时候发放牌照?

  郑总:我预测牌照应该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发放。08年奥运会也是国家的一次重大盛会,政府3G的推出主要应用也是在视频应用方面,会有很多新的内容、新的应用出现。新的牌照发放方法可能与过去的2G牌照也有所不同,会根据TD-SCDMA技术的成熟性,在主要的一些城市进行试点,由城市推向农村,分次序分地区层层推进。

  记者:三以对中国进入3G时代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能否具体谈谈?

  郑总:应该说三以当初就是为了3G而成立,公司成立之前相关领导了解到国内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基站建设过程中缺少统一建站程序所有配套设备,分成10多家不同分包商施工,造成建设成本高,施工时间长。由于缺乏系统协调,建成后运营成本大,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考察了国内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又去日本、德国、瑞典等国学习基站建设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开发了一体化移动基站解决方案。
  产能方面,我们正在建设的新的生产基地,征用了100多亩地,准备建6万平方米的厂房。也是希望在中国上马3G后能够大规模生产,产能上能够跟上去。从长远看我们要做国际最大的方舱供应商,产能也要满足需求。

  记者:针对3G的资金投入有多少?

  郑总:投入金额累计有每年一百万元左右。

  记者:在3G标准中三以更看好哪一标准?TD-SCDMA已经被证实具有单独组网能力,您认为哪个运营商最有可能运营TD?

  郑总:从市场角度说,如果我是个用户我更关注的是现有标准的延伸,更看好WCDMA,因为它有全球最多的用户,漫游方便。从国家利益考虑,当然是TD-SCDMA,因为它属于我国的专利,利于国家科技进步。
  从规模与资金、人力资源实力,以及运营的经验来比较,电信与移动运营TD的概率比较大。
  地域上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包括浙江,可能是主要的第一批牌照发放省份。

  优势显著,助力客户

  为了解决客户在基站建设与运营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应对市场需求,三以提出了“交钥匙工程”的概念,提供一体化方舱解决方案。在建站、维护、扩容等诸多方面助力客户,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记者:三以的一体化方舱解决方案及“交钥匙工程”主要能够帮助客户解决怎样的问题?

  郑总:三以公司站在投资商的角度来开发、生产产品,既可以为客户减少建设成本、建设周期,又可以减少客户的运营维护成本。
  现有的国内基站的建设、安装程序,主要包括:租地;安装电器、电力线;环境监控;走线架;空调、避雷等设备的配置;设备运入后的调试。土建施工、或者在土建基础上建造活动机房的缺点主要在成本与时间上:一个基站分十几家施工建设,成本十几万元,建设周期根据天气情况,短的一个月长的几个月。
  而采用三以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所有的工序在厂房已经做好,运输、拼装只需要两天时间。真正做到了把钥匙交到你手上你就可以使用。根据基站面积与设备容量不等,方舱小到4-5万元、大到7-8万元,综合成本要低的多。
  特别是公司研发的智能通风系统为各个基站节省电费30%以上,被联通公司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

  记者:智能通风系统作为交钥匙工程的配套设施由三以独立开发,您能否谈谈它的特点?

  郑总:智能通风系统专门为节省移动基站的运行成本、提高基站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而开发。它的设计理念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机房外部较低温度的空气,通过机房内外空气的置换达到降低机房内部温度的目的,从而在确保机房内部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同时可成倍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减少或取消备用空调的配置。

  记者:三以为客户提供的方舱模式有哪些?

  郑总:根据不同的需求我们有不同的模式,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做,提供可嵌入式的一体化平台。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三以的产品在海外销售业绩良好,请问凭借的是什么?

  郑总: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三以在国内起步最早,产品和技术都比较成熟。
  2、同行业应用最多(应用量已达7000余套)。
  3、性价比高,产品性能稳定,六年无一重大产品投诉。
  4、我们拥有专业的技术督导队伍,16个国家的海外服务经验。
  5、个性化设计方案,交付及时。
  6、与国内一流设备商、运营商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

  记者:三以公司以及三以的产品获得过哪些荣誉呢?

  郑总:公司先后通过了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的认证,分别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被评为杭州市专利示范企业。
  智能通风系统在03年获得联通科技进步二等奖。
郑斌——三以方舱助力3G建站
郑总与本站记者合影留念

  “三以”观念,植树文化

  三以不但在产品、技术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郑总的带领下,三以更有其与众不同、先进有效的企业文化。郑总特别关注企业中的“人”,而这一系列的制度与文化也处处与人相关。

  记者:您为何给您的公司取名叫“三以”,其中又有何含义呢?

  郑总:我们公司命名的由来:以人为本、以法为治、以德为先。这是我们公司最核心的价值观,也是企业的成长规划:由人治到法治、再到德治,甚至无为而治。

  记者:三以的企业管理文化是怎样的呢?

  郑总:当然,到目前为止,很多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老总文化”,我通过企业来实现自己的理念,这些文化、价值观又相辅相成来推动企业的成长。多元化、合作互助、和谐发展都是其中的要素。
  我一直在思考,企业的成长关键是靠什么。当时有说法是靠产品靠技术,但是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人。社会的发展还是靠人来推动,技术的发明创造创新也是靠人。
企业的经营过程从现阶段来说就是我人成长的过程,三以公司的成立,伴随我价值观、理念的提升,我希望找一批人建立一个团队,把个人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团队里去变成我们一个团队的追求,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这才是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
  我常说我现在是植树人,种下一批树,期待长出一片树林。我能给企业留下的,不是说留下多少的资金和不动产,最主要的还是价值观、企业的体制。有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符合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资源的延伸。

  记者:那么在企业中,您是怎样定位自身的呢?

  郑总:“不求所有,只求所在”。我认为每一个人生命之中有不同的追求,在生活的不同时候追求目标会有所改变。当然搞实业是我的追求,但是以后我在这个团队中会有角色的转变。
  一个企业需要三种人,一种造势、一种做市场、一种做事。这几年这个企业已经创立起来了,团队已经在组建,那么我可能会从企业发展的具体事务转向今后企业发展的方向。一个是把企业的文化、理念的凝聚力总结,使之有所提升;一个是对企业的制度有所完善。
  当然很多私营企业小的时候可能人治比较多一点,可能我个人的思想在企业的执行等各方面会占大多数,那我希望今后这五年,从我个人的人治的行为变成一种法制、变成程序化操作。我个人在企业中只是一个思想的推动者,而不是一个具体事务的推动者。

  记者:您觉得三以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哪些要素值得重视呢?

  郑总:主要有三点吧:
  1、决策力,这需要优秀的团队精神、信息中心。
  2、人才。
  3、法规制度,国际化的企业管理。

作者:蒋均牧 来源:CHINA通信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