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3G是经济灾难

财经4个月前发布 ooozhi
17 0 0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 阚凯力

  3G问题的关键是需求不足

  近年来3G已经成为我国电信业争论的焦点。3G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正如原信息产业部长吴基传同志反覆强调的:“3G的发展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采用什么标准的问题,而是市场问题,即3G能否给市场带来所需要的业务。”“中国未推出3G网络的原因应该归咎于市场反应冷淡和缺乏强劲的应用。”“仅有技术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应用,不可能形成有效的赢利模式,盲目发展必然造成泡沫。”

  吴基传同志的这些话已经有三年了,但是今天的3G市场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国外,欧洲3G运营商80%以上的收入仍然来自语音,而99%以上的业务都可以由2G系统完成,致使3G运营商都在亏损。在国内,联通的CDMA1X在国际上就是3G系统,提供了几乎所有的3G业务,但是需求量很小,也是严重亏损。因此,就像铱星的历史教训一样,在需求不足的时候对3G大规模投资,再先进的技术也会导致经济上的灾难。

  在我国,仓促推广3G尤其具有极大的危害。首先,消费者购买的不是网络,而是业务。联通公司的CDMA1X已经在我国提供了几乎所有的3G业务,但是用户严重不足,已有用户对3G业务的使用量更是微乎其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联通CDMA1X的现状已经充分说明我国市场对3G业务的需求严重不足。仅仅把CDMA1X改变为TD-SCDMA、WCDMA或CDMA2000网络,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3G业务需求不足的现实,而需求的不足又必将带来运营商的严重亏损,这在我国电信业已经是不争的共识。

  第二,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好的2G网络(GSM和CDMA),它不但在规模、质量和覆盖上远远优于西方国家,而且在频率资源上也没有形成发展的瓶颈。相比之下,日本的2G网络是与全世界不兼容的PDC系统,质量极差;而西欧等国家又面临频率短缺的困境。因此,日本和欧洲国家上3G,即使3G业务需求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用来填补市场对2G的需求(实际情况正是如此)。但是在我国,既然3G网络的主要收入仍将来自2G网络完全可以提供的业务(尤其是话音),未来的3G运营商就必将面对2G网络的强大竞争。这样,在全世界3G运营商仍然严重亏损的情况下,我国3G的盈利将更加遥遥无期,连其生存都令人堪忧。

  第三,我国3G投资的主体必然是国有资产。无论是政府拨款、国有银行贷款,还是运营商自己投资,都是国有资产的投入。即使是利用外资或民营资本,也要以出让国有资产(股份)为代价,同样是国有资产的投入。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3G在我国的投入将高达6000亿元。但是,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不是电信业的问题,而是农村问题,是医疗、教育、住房问题,是尽快缩小我国人口贫富差距的问题。相比之下,三峡大坝工程的投资才1000多亿;在“十五”期间的五年内,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总投入只有76.3亿;而五年内社会贫困人口的低保资金也一共才有645亿。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考虑,为了推广我国并不急需而且必将严重亏损的3G,将要投入的这6000亿对我国意味着什么,对全国的老百姓意味着什么,对于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几千万农村人口意味着什么?这已经不仅仅是经济责任问题,而是政治责任问题,是要不要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负责任的原则问题。

  第四,在TD-SCDMA标准的制订和研发中,我国实现了重大国际技术标准零的突破,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科研实力,锻炼了我们的科研队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技术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必须大规模产业化。我国在“神六”上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比TD-SCDMA多得多,难道也一定要把“神六”产业化吗?吴基传同志曾明确讲过,TD-SCDMA是否作为我国的技术标准,是否在我国大规模使用,首先要取决于市场。我们一直反对各种“形象工程”、“业绩工程”和“标签工程”,即使TD-SCDMA是我国自己提出的技术标准,也与3G的其它二种标准一样,在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仓促推广,其结果在“创新”的名义下同样必然造成祸国殃民的恶果,这与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创新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的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跨越3G进入全IP时代

  众所周知,3G技术的提出和发展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其初衷是加大2G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业务带宽,提供更好的宽带数据业务。但是,与80年代的ISDN必然被90年代的DSL、机顶合等技术取代一样,3G也已经面临被全IP的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城域网(WiMAX)取代的命运。首先,这些技术的性能都远远超过3G。例如,802.11g的Wi-Fi带宽就有54兆比,而802.16d的WiMAX则高达70兆比,都高出3G二个数量级以上。第二,因为它们完全以IP为基础,所以只需要提供网络的物理层和连接层,简单的结构使其成本更是比3G低几个数量级。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包括我国台湾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实现WLAN和WiMAX的覆盖,并正在形成一种世界性的普遍趋势。

  目前,一些人担心WiMAX“不成熟”,在我国目前“不具有推广价值”,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事实是,“移动”版本的802.16e标准已经确定并开始付诸实施,而“固定”版本的802.16d更是早已成熟并普及。实际上,“固定”版本只是比“移动”版本少了蜂窝间的切换,而其基站的覆盖半径有50公里。这样,即使按照覆盖半径30公里计算,每个基站的覆盖面积也有2800平方公里。换句话说,终端在这28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以不受限制地移动,不但实现了完全的无线宽带移动通信,而且其性价比比3G不知强过多少倍。至于“微蜂窝”的WLAN,因为价格低廉,早已被大量机构、企业、商铺、以至家庭所采用,在社会上形成了大量的“热点”。在一些北欧国家,地方政府或运营商通过一些政策鼓励这些热点对社会开放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再用WiMAX或少量WLAN基站进行补充,以很少的投资实现了广大范围内的WLAN与WiMAX双模的IP无线覆盖。这种由政府或运营商主导,“全民共建”的模式完全可以供我国借鉴。

  更有一些人认为,WiMAX或WLAN与3G“技术互补”,因此3G“不可跨越”,这更是完全错误的。当年铱星的鼓吹者也曾说过,铱星与地面移动系统是“技术互补”,覆盖全球的铱星“不可替代”。但是,随着地面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给铱星留下的市场(荒漠与大洋)远远不足以弥补其巨额成本,使之必然破产。如上所述,WLAN和WiMAX的全IP无线技术不但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对各种业务的需求,而且具有3G无法比拟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因此,在市场和用户的争夺上,它们绝不是“互补”,而是互相竞争的。在全IP网络和2G的双重竞争下,我国耗资巨大的3G不可能保持足以维持生存的用户市场,必然迅速走上与铱星同样的命运。回顾我国近二十年来电信业的历史,就是跨越了纵横制而进入程控交换,跨越了微波、同轴电缆而进入光通信,由此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样,为了推进我国的信息化,我国完全应该并且完全可以跨越3G进入全IP无线时代。

  电信业正在面临革命

  既然全IP技术比3G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为什么电信制造商和运营商都在拼命地推动3G,而对WLAN和WiMAX如此冷漠?一言以蔽之,利益使然。3G不但可以使制造商回收自己的研发成本,而且可以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而3G同样可以使电信运营商维持目前的运营模式,避免或推迟自己被迫转型。与此相反,制造商在WLAN和WiMAX上几乎无利可图,而这些技术的推广更将危及运营商的生存。

  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信息(IT)技术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代表,而电信技术以光通信和程控交换为代表,可以说是孪生兄弟,都取得了极其迅速的发展。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按照莫尔定律每十八个月翻一番;另一方面,电信技术的发展速度更是远远超过了计算机。例如,光通信的传输速率每六到九个月翻一番,已经达到每秒几十T(每个T是1000G),而分组交换的速度也早就达到几十T,都远远超过了目前可以应用的几十G的水平。但是,计算机的价格按照莫尔定律直线下降,而电信资费的下降却微乎其微。例如,尽管十年前横跨大西洋海底光缆上每话路分钟的传输成本就已经不到百分之一美分(人民币0.8厘),但是我国国际长途资费的下降却连一个数量级都不到。

  IT业和电信业在价格上的区别,其原因就在于其产业结构截然不同。首先,IT业一直是充分竞争;而电信业却从AT&T时代就是垄断起家的。第二,IT业是高度的专业化经营,每一个企业在自己的专业里和其他企业竞争,上下层专业之间是标准协议接口。但是电信业,从物理网到应用层,全行业纵向整合,上下游“通吃”。前二年我国电信业的热点话题是构筑电信产业价值链,但是这在IT业却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其产业价值链是天然存在的。第三,IT业以应用为主,一层一层向下传递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而在电信业中,谁有物理网谁就是“老大”,按照运营商的目标和利益来遏制或推动市场的需求。电信业这种产业结构的结果,一方面使每个运营商都必须建设自己的物理网,铺管道、埋光缆、立铁塔、架天线,不但造成了大量重复建设,而且极大地限制了竞争;另一方面,运营商往往脱离市场需求,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大规模投资,造成铱星那样的严重失误。由此可见,IT技术与电信技术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上的区别,其原因就在于IT业横向竞争的产业结构与电信业纵向整合的产业结构的区别。正是电信业这种一百多年前由AT&T建立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电信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其实质就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20年前电信服务极度匮乏,曾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信运营业适应和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在90年代取得了超高速的发展。但是今天,一方面我国电信基础设施(尤其是光缆容量)已经严重过剩,大规模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比比皆是,另一方面电信运营业纵向整合的产业结构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电信技术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纵向整合体制的电信运营商越来越专注于自己的商业利益,越来越背离其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应有角色,背离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服务、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目标,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阻力。正因为如此,近年来电信体制改革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绝非偶然。

  因特网是90年代以来对电信运营商纵向整合模式的一场革命。它高度分散、无所不在、各行业和全民共建,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IP技术使各种业务超脱于任何物理网之外,实现了“网业分离”,使各行各业和全社会摆脱了电信运营商通过网络对其施加所束缚,从根本上颠覆了其纵向整合的产业结构。

  当前,IP技术对电信业务冲击的焦点主要有二个,一个是WLAN和WiMAX,另一个就是网络电话(VoIP)。WLAN和WiMAX直接冲击了移动运营商把其无线接入及网络与各种业务捆绑的基础,而网络电话则将取代所有电信运营商赖以作为主要收入的话音业务。如果它们普及了,尤其是如果网络电话在WLAN和WiMAX上普及了,物理网络与各种业务的纵向整合就将被彻底摧垮,由AT&T在一百多年前所建立的电信体制就将被历史淘汰。这将是一场电信业的革命。其结果,一方面现代电信技术将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推动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它又将使电信运营商面临“自杀与他杀”的两难选择:要么坚持纵向整合并面临灭顶之灾,要么转型为单纯的带宽和接入提供商,永远失去往日的辉煌。因此,目前我国关于上马3G还是推广全IP无线覆盖的争论,以及是推广还是封杀网络电话的争论,其实质就是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论战。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在“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战略方针的指引下,以IP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可能被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基础上的运营模式所束缚,必然推动电信体制改革这一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必然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电信业发展不可改变的历史方向。

摘自:新浪科技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