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太低了在振华上班 上海振华重工宿舍实拍

我知问答1年前 (2023)发布 ooozhi
616 0 0

管同贤

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3261号,是振华重工(600320。嘘)。这座大楼先后迎来了四任总裁,但无论人事如何变动,振华重工创始人、首任总裁管同贤的办公室始终保留着。

如今,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近9年的管同贤,依然每天7点前赶到21楼的办公室,和一群学生一起继续攻克技术难关。

6月13日下午,在这间办公室里,本报记者(www.thepaper.cn)见到了管同贤。他从工作电脑后面走出来,慢慢站起来,微笑着和记者打招呼。厚厚的眼镜遮不住他又宽又粗的眉毛,笑起来眼睛都弯了;第一,是纯正的北京话,铿锵有力。

这位心地善良的老人,让人很难与20年前称霸国际机场市场,打败日韩美德等强敌的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

59岁高龄自己创业,85岁还留在工作岗位。

童宪出生于1933年,59岁创立振华重工,担任总裁18年,将振华重工带向行业巅峰。管同贤今年85岁。然而年龄在他眼里似乎从来都不是问题,无论是当时的“高龄创业”,还是八十多岁还留在工作岗位上。

管同贤的能量那么旺盛,和他的年龄不匹配。他就像一台发动机,不知疲倦地高速运转着。他甚至抱怨周末太浪费,错过了六天工作周的“美好时光”。

据说管同贤当总统的时候,出国途中睡在车上。到了酒店,他马上要开会,根本不需要倒时差。工作结束后,他立即返回了中国。如果去香港出差,经常是当天来回。在他这种风格的影响下,公司员工出国商务谈判,总是直接从机场回公司。除非已经是晚上了,没有人直接回家。

七十多岁的管同贤经常深入生产基地,能爬80多米高的吊车。虽然现在已经年过八旬,但管同贤还是每天去公司报到。他上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7点前必须在办公室,晚上6点多就走。因为振华以前7点半上班,为了错开车流,我就提前到了。几十年的习惯算不了什么。”他说。

管同贤作为振华的创始人,一点领导风格都没有,喜欢和员工呆在一起。虽然公司给他安排了专门的住宿,但他还是选择住在宿舍楼,和员工们同吃同睡。

他也愿意和员工一起工作。过去,他和10多个下属共用一间狭窄的办公室。现在他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还和同济大学的6个研究生一起工作,可以随时和他们交流。“我们合作得很好。他们在这里学习了一年半,有很多长处可以弥补我的短处。比如我不会用电脑,不会用CAD绘图。他们可以帮助我。”

了解管同贤的人都知道,他爱读书,爱音乐,主张公司多买书,多送书,还会送古典音乐唱片给客户。和记者聊起音乐,他把握住了中国的韵调,甚至随口唱了一首《东方红》。他甚至涉足农业,对施肥、土壤改良和灌溉等农活了如指掌。

管同贤以前的爱好比较多,比如打桥牌,帮助花鸟鱼虫,旅游,但是现在这些爱好都放在一边,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都在工作。他说人生短暂,要在有用的时间里做点什么,工作就是他的寄托。

“我不适合当总统,我最好当个工程师”

童贤执掌振华18年。他有什么特别的管理技巧?他说,“当我是总统时,我除了支持其他人的发展什么也不做。”在管同贤的带领下,振华重工实现了码头桥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然而,在管同贤卸任总统9年后,他对记者说:“我不适合当总统。还不如当个工程师。”听起来像个笑话,但管同贤真的实现了这个想法。现在,他不再理会公司的行政事务,专注于风力发电机的技术研究。

事实上,学力学的管同贤一直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尽管他的职位是总裁。

振华之所以能占据全球集装箱起重机发展的制高点,是因为拥有数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技术:全球首台双40英尺集装箱起重机,生产效率比传统设备可提高50%以上;双小车全自动岸边桥式起重机,高低两个小车分别解决高卸低装的矛盾;世界上第一台采用GPS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精度为15mm世界上第一台提梁式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谁想出了这些原创的高科技创意?很多技术人员说:“这些想法总是要管的!”

比如轮胎集装箱起重机,以前用柴油机作为动力,缺点是噪音大,冒黑烟,不符合国际上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童贤最早提出用超级电容替代柴油机。这个灵感,经过产学研攻关,终于变成了现实,成为振华港机集装箱岸桥的竞争优势。

占领国际市场

振华的码头桥产品已经连续20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但振华从诞生到世界第一并没有用太长时间:6年。

1992年,59岁的管同贤出任交通部水运司副司长。那些年,港口机械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主要订单全部被美欧日韩掌控。中国港口机械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中国港口不愿意购买国内产品。

在这样的条件下,机械专业的管同贤感到不安。虽然还有一年就退休了,但他总觉得自己还是要做点什么。当邓小平在中国南方讲话时,管同贤受到启发,创办了一家港口机械制造企业。

于是,管同贤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上海浦东租了三间破房子,“振华港机”悄然开业。童贤说,这完全是一个“皮包公司”,靠专业化协作,请别人做零件,到处组装。

当时中国很多产品“只看到了组装,没有看到制造”。规模增大时,专业化程度提高,然后质量提高,适合制造业的初始发展阶段。童贤也是这么做的。“一开始,我们让别人制造零件,然后我们组装。最后我们把别人扔了,全靠自己。”通贤没想到越做越大,甚至做到了世界第一。

振华的发展道路也与众不同,走的是“先走出去”的战略。

1992年,振华向加拿大温哥华港提交了第一份标书,报价低了30 %, 100万美元运费白送。

振华把这第一台起重机做得像个工艺品,关键的配套零件他都做不好,都是世界名牌。所以,这第一单并没有给振华带来多少利润,却为振华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随后几年,其他国家的同行都为振华港机的出现而头疼。他们不可能有振华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更何况,在产品技术和生产方式广为人知的集装箱机械领域,振华港机总能迅速模仿和复制同行的产品,并做出创新。

没有哪个买家能摆脱价廉物美的诱惑。1993年,温哥华从振华又买了一台设备。1994年,振华在美国胜出,迈阿密港一次订了4个产品。从此,在所有的港口机械招标会上都能看到振华港机的身影。

1998年,振华超越其他国家,以1/4的世界市场份额成为集装箱机械行业的领导者。

2000年,振华凭借全自动化港口起重机,打开了世界起重机发源地德国的大门;2008年7月,世界上最先进、最大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Euromax在荷兰鹿特丹举行了开业典礼。人们到处都能看到振华的名牌。当时振华已经控制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无可争议的“港机之王”。

如今,振华岸桥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以上。关贤终于实现了当年立下的远大志向:世界上哪里有集装箱港口,哪里就一定有上海振华生产的集装箱起重机在运行。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管同贤淡淡地回忆了振华起步的过程。其实他执掌振华18年,每天都是“坎”。管同贤说,很多路都是逼出来的,“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从战争中学会”。

振华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初,就遇到了整机出货的问题。港口机械是一个二三十层高的庞然大物,美国人却不允许在香港组装。当时世界上只有荷兰一家船公司有专用运输船。要价越来越高,条件也越来越苛刻。

被对手逼得走投无路的关通贤意识到,运输的“瓶颈”不打破,以后永远受制于人。于是振华港机买了一艘旧船运煤,改装成专用运输船“振华一号”,起航了。

但是,买船的决定并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经过反复交涉,董事会态度软化,但要求管同贤自己解决外汇问题。但当时全国外汇紧张,如果上级单位不担保,银行根本不会放款。管同贤只能反复交涉,最后动了银行贷款。

外汇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通贤买了一艘超大型的旧运输船,按照荷兰特种船的样式改造。结果荷兰人向国际法院起诉专利侵权。

“全世界的汽车都有四个轮子和一个方向盘。我为什么要把它们创造成侵权?”关仙的理由让法官无法反驳。

打赢官司后,振华一口气改造了20多艘特种运输船,成为世界上唯一能自己建造和运输的重型机械制造商。未来,他们将成为振华打败无数对手的“杀手锏”。

出货问题已经解决,产品验收面临困难。在国外,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不会被罚款,而是被要求修改直至合格,极其耗时。对于港口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既然在当地验收产品耗时耗力,为什么不直接邀请验收单位来中国呢?童贤提出的这个方法和振华独创的“邀请客户主管来华”的方法一模一样,解决了很多麻烦。

留住人才的秘诀

除了专用的运输车队和以上独门绝技,振华的焊工在很多重大项目招标中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2006年,美国旧金山新海湾大桥发起竞标。该工程使用的钢结构高达45000吨,雇佣了1000多名焊工。而且在美国施工,焊工必须取得美国焊接协会的技术认证。这种技术和语言的双重考验难倒了几乎所有的竞标者,却让振华脱颖而出。

童贤长期的苦心经营有了回报。童贤平时督促员工学习,搞培训,劝他们学英语,练技能,甚至要求和工资直接挂钩。只要员工通过了内部考试,他们就会得到津贴。振华的制造团队最多时有4.5万人,仅电焊工就有7500多人。

振华还招收了近200名中学生。作为工程师的助手,他们是最有保障和稳定的,他们热爱分配给他们的助手工作,把工程师从很多事务中解放出来,这实际上解放了生产力。

综上所述,管同贤认为振华留人的秘诀有两个,一是让员工有工作,二是提高物质待遇。

在振华工作不容易,加班是常事。还说有想进来的人。管同贤经常因为感情先下来,但对方往往不到一周就走了。管同贤说,“振华没有多余的地方”。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管同贤对待员工下属的金钱也极为大方。首先,振华每年花几千万,奖励技术创新;后来设立了“振华英雄”,奖金百万。成功者只看贡献,不看职位或学历。离职前三年,振华实现了每个白领骨干员工加薪10%,连续三年。在他的任期内,没有一个关键人员离开。

同时倡导旅游阅读,定期组织春秋游集体观看文艺节目。“要让大家提高文化素养,提倡买书、看书、去参加高雅的文艺活动,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春雪,脱离低级趣味。还提倡旅游。要看自然,不能一直待在办公室里。”关玉贤说。

振华成立之初,管同贤就制定了“五不”规定:不抽烟、不做第二职业、不喝酒、不赌博、不做第三者。振华重工总裁黄庆峰在振华工作了22年,这些规定他至今还能清晰地讲出来。

“我21岁加入公司。经理不仅在工作上严格要求我们,对生活的要求也非常高。他给我们发英语书,提供研究生学习的机会,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更加努力。今天回想起来,我们在振华走的每一步都挺准的,因为你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让你做正确的事情。”黄青峰说。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