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书香少年简短自我介绍 二年级书香少年推荐表

我知问答1年前 (2023)发布 ooozhi
122 0 0

微信作为电子书阅读APP,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应用,也是向阅读和社交方向发展的产品。从微信阅读最新改版入手,分析微信阅读的更新策略方向及其商业化模式。让我们看一看。

微信在最新版本(7.0.0)进行了重大改版,发现页面变化尤为显著。从此次改版开始,对微信阅读的更新策略方向进行产品分析,同时对其商业化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产品概述及分析目的

微信是电子书阅读APP,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应用,是向阅读和社交方向发展的产品。

就像slogan说的“让读书不再孤独。”在微信阅读中,你可以享受基本的阅读功能,也可以和好友进行互动,比如查看微信好友的阅读动态,互相查看好友的阅读时间列表,和好友进行互动等。

从2015年8月发布至今,微信读书已经有7年的历史。目前最新版本号为7.0.0,2022年9月9日全面升级。发现页全面改版,小圈和有声书齐头并进。本文主要以微信阅读APP改版为背景,分析产品在社交方面的功能迭代及其背后的发展策略,探究其社交发展。另一方面,将对其商业化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用户分析

1.用户区域

下图是从百度指数获得的微信阅读搜索指数:

搜索指数显示,北、上、广、深等互联网行业繁华之地的用户群体对微信阅读的关注度较高,处于前列。互联网行业的人,往往对知识获取的要求更高。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和迅速传播的信息世界迫使人们吸收新知识,而阅读是人们获取新知识的途径之一。

相比传统纸质书,电子阅读产品更加便捷,不受当下环境的限制,书籍的选择范围也更加全面丰富,成为碎片化时间获取知识的神器之一。

2.人群属性

下图是从百度指数获得的关注“微信阅读”关键词的用户年龄分布和性别比例:

可以明显发现,关注微信阅读的用户以20~39岁为主,其中20~29岁的用户占主要部分,整体上比较年轻化。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占比更大,这也与之前的城市分布密切相关。互联网行业男性群体比较多,整体上男性群体也会比较多。

总体来说,微信阅读的用户群体比较年轻,大多是在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的地方,对电子阅读的需求比较强烈的人群。

三、产品功能分析

1.产品功能结构图

最新版本的微信读书主要分为四个板块,依次是读书、书架、发现页(小圈和有声书)和我。

阅读:进入APP的默认页是“阅读”,主要用于帮助用户发现书籍,产品会向用户推荐书籍,同时用户也可在此寻找自己想看的书籍或是发现朋友在读的书籍;书架:用于用户管理自己的书架和书单,同时也提供一个阅读的快速入口;发现页:主要包括小圈子和有声书,比较偏社区化,可以同时链接好友与外界;我:主要包括个人资料、付费会员卡、读书排行榜以及笔记等围绕读书自身相关的内容。

2.“发现页面”的修订

在7.0.0版本中,微信阅读对发现页面进行了全新改版,如下图所示。发现页由各个功能模块(好友想法、小圈子、付费会员专属、免费阅读、福利场、微信听书相关推荐)转化为由小圈子和有声书组成的动态内容。

这次改版这么大,可见微信读书团队对微信读书社区的打造和有声书的开发非常重视。事后又包含怎样的战略规划?接下来,笔者就来分析一下上一个版本——当前版本——的变化以及原因。

1)小圈子升级

在上一个版本中,“朋友的想法”位于发现页的第一栏,有一种“朋友圈”的感觉。基于微信庞大的用户关系链,这可能是微信阅读团队一开始想着力的方向,希望在阅读层面利用好这个优秀的现成好友关系链。

对于现在的微信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你可以在首页看到好友推荐、看完或正在阅读的书籍,在“我”里看到与好友竞争的阅读列表,甚至在关注里看到微信好友使用微信阅读的情况(前提是你授权微信阅读使用你的微信好友)。

微信一直在做阅读工具社区化,在阅读方面加强和朋友的联系。在以往的版本迭代记录中可以发现,从5.0.1版本开始,发现页面上“好友的想法”和“小圈子”的位置就没有发生变化。

首页可以看到“两个朋友在读”的推荐书籍,但是看不到是谁在读。事实上,你觉得你在平衡和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还可以在设置里设置body双书架,这样就不透露谁在看这本书了,和这个功能配合的很好。

同样,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微信中视频号的两种赞模式,微信官方账号的“几个朋友关注”和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几个朋友阅读”。启示:熟人社交隐私的规模与功能的关系。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好友的想法”中的“好友”并不是指微信好友,而是我们关注的人。也就是我们需要关注对方(不管是谁,微信好友还是其他网友),才能在“好友的想法”里看到对方的动态。默认情况下,这个关注的前提是要向对方发送请求(可以稍后设置关闭关注请求),等待对方同意后才能成为用户自己的“好友”。

前面的小圈位于第二列,这里更多的是为了圈的目的。申请加入圈子的时候还是需要答题的,需要正确率达标才能进入。这样,进入某个圈子就需要层层筛选,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圈子的质量。不过之前从作者本人加入的圈子来看,有些圈子的社区氛围还是比较冷清的,不仅圈子里的内容更新慢,评论数量也少。

从局部到整体,“小圈子”和“朋友的想法”两个模块都是内容聚集的地方,但后者是基于“朋友”的关系链,前者是基于圈子的主题。

最新版本直接用小圆圈代替了发现页面,用户点击小圆圈就可以直接看到APP分发的动态内容。更何况“朋友的想法”改名为“关心”,也和我们刚才分析的“朋友的想法”中的“朋友”是一致的。其实关心更合适,单方面的关心不适合叫“朋友”。

针对具体的圈子分类,逐一列出展示,与推荐、关注并列,位于小圈子导航下。之前的圈子分类比较细,可以直接点击查看,不需要设置答题机制。同时,这里合并了一些圈子(我之前加入的“产品经理”圈子被纳入“互联网”圈子)。下图显示了默认页面“小圆”的底部第三个标签页:

张小龙曾经说过,“社交的本质是寻找同类。”不过小圈子的做法是给用户一个简单的分类。用户可以去不同的圈子讨论阅读。这种分组似乎给人一种归属感。典型的社区产品有百度贴吧、豆瓣群、即时等。

此次改版也是微信阅读向社交化更进一步,提升小圈子的地位,充当动态内容的入口。其实就是重构之前发现页面的布局,小圈子可以包含所有的内容——平台推荐(推荐)、用户主动关注(关注)、各种圈子的内容。

总的来说,产品的社区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此次更新减少了用户对动态内容的访问路径,将内容直接发送到用户眼前,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用户对内容的浏览和发布。微信一直在“阅读+社交”上发力。

2)有声读物的发展

2015年推出微信阅读,2018年推出应用内听书功能。在上线听书功能一年后,微信阅读在用户数已经过亿的情况下,正式发布了微信听书功能。回顾2018年,当时有声读物的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呈现整体上升趋势:

所以针对为什么微信读书有听书功能,还要有单独的听书APP的问题,一定也是想瓜分这块“大蛋糕”,抢占听书领域的市场份额的机会。对于微信阅读来说,听书本来可以开发成微信阅读的一个子功能。毕竟对于老用户来说,下载一个新APP的迁移成本是比较高的。

但结合当时的市场情况,将视角放在企业的战略层面,独立出来不仅可以在听书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还可以更精细化的规划和运营听书的功能。毕竟微信阅读始终以阅读为主。

之前,的监听功能一直位于优先级发现页面的底部,功能入口的优先级不高。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微信“读书”书籍,主要是读书。对于听书来说,用户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这个功能,一定程度上微信听书是在为后来诞生的微信听书引流。这次改版让有声书的入口和小圈子齐头并进,微信读书团队给出了“看你想看的,听你想听的”的口号,进一步强化了听书的地位。

在这里,我们要问:为什么微信读书有单独的微信听书功能,为什么我们还在有声读物上花时间?微信里的阅读功能和微信里的有区别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其他的阅读产品,比如掌阅、番茄小说,也包含听书的功能,更像是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对于阅读来说,这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电子书阅读产品中听书的优先级弱于阅读。听书功能是对原有基础功能的扩展,为需要听书的原有用户提供了一个入口。无论是更新前还是更新后,进入听书功能都是一样的(第三页签–>:有声书)。

至于微信阅读和微信听课的异同,根据线上用户的反馈和评价,以及笔者的亲身体验,主要是数量和听课体验的差异。微信听书作为一个单独的品类开发,听书相关的功能更加全面。无论是书库还是朗读的品类,微信听书都更加完善,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听书体验。

如前所述,微信读书内置的有声书栏目更多的是作为听书的入口,给有需求的用户带来了便利,但听书体验会相对较差。

四。商业化分析

1.“不限量卡”引发的争议

对于微信阅读的商业模式,使用多年的老用户肯定是意识到变化的。他们从一开始就极力主张免费模式到付费无限卡和体验卡并存的机制。坦白说,产品的生存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付费也有利于产品更好的发展。但是随着付费无限卡的推出,免费看书的权利被削减了,用户的负面反馈也很大。下图是华为应用市场微信阅读应用的截取评论:

在华为的应用市场,评分只有1.9,小米的应用商城只有3.7。或许评分对用户来说是负面的,我们可以暂时放在一边。看评论可以看到,有大量针对“会员”的负面反馈。通过提取共性,用户的反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开通了付费会员卡仍然需要单独充值书币购买书籍章节免费无限卡(先已经更名为”体验卡”)的权益被削减

那么什么是微信读书的付费会员卡呢?

通过查看目前版本的会员卡说明可以看到,付费会员卡的权益是“免费阅读所有出版书籍”,而体验卡的权益是“免费阅读部分出版书籍”。也就是说,会员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出版的书籍,而对于网络文章,我们还没有在产品中看到明确的描述。

通过收集线上微信读者的反馈和作者的亲身经历,对于网文,付费会员卡无法免费阅读全文,仍然需要购买一个书币进行购买,而且这个书币是必须购买的,赠品币是没有的。

这是引起部分已经购买付费会员卡的用户不满的一点,尤其是需要阅读网文的用户。默认他们交钱后应该享受全场图书阅读服务,没想到又要交钱。这种心理落差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让用户感到失望。商业化太激进,内容尺度边界模糊,用户吐槽,也不奇怪。

鉴于网文的版权问题,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下腾讯的阅读产品。我们知道,除了微信阅读,腾讯还有QQ阅读,两者都属于腾讯读书集团。对比两款产品,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内容定位。微信主要是出书,QQ主要是看网文。

说到两者的关系,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名字——被业界誉为“网文之父”的起点创始人吴文辉。吴文辉先后在盛大文学、腾讯文学、阅文集团(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任职,最终于2020年卸任,随他卸任的还有其他几位高管。据内部员工透露,这次集体辞职主要是因为他们与腾讯在免费内容策略上的分歧。

在阅读早期,微信通过大力的免费补贴进行更新,使得同一家公司在阅读产品上面对这两种商业模式,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不平衡,QQ阅读的用户也被分流。原本备受尊重的支付体系被一点点打破,两个团队的关系难免有些微妙。当然,笔者也只能对其中的原因做一些粗浅的猜测。网上对此众说纷纭。毕竟官方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至于背后的关系,想了解更多,请自行探究。

所以,回到刚才说的网文,QQ阅读主要分发网文为主要内容。而且两个产品都属于同一家公司,由于定位不同,在内容分发上有不同的侧重。当然,这背后肯定涉及到很多内部策略。

今年5月,官方在付费会员卡页面声明“应起点要求,付费无限卡不支持起点网页阅读”。毕竟如果微信阅读推出付费会员卡,可以免费阅读已经出版的书籍和网文,不仅会对之前诞生的QQ阅读的付费机制造成严重冲击,也会对网文创作者的利益造成影响。微信的付费阅读无限卡无法阅读网文,也有其“难处”。

其实体验卡权益降低的问题和第一点差不多。微信在阅读前期免费吸引用户引流,快速扩张抢占市场,后期减少优惠力度收费。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发展模式,就像最初的滴滴,前期通过大量补贴吸引司机和乘客。

基于微信阅读本身的用户特点,微信阅读一贯保持流线型的产品风格,所以目前在广告层面并不克制,微信阅读不得不向知识付费方向商业化。在一个越来越重视版权的时代,知识付费是值得称道的,但微信阅读的做法未必是最合适的选择。

要知道,目前我们看到的“体验卡”,之前官方称之为“免费不限卡”,但“不限”二字并不能体现真正的“不限”。相对于“付费会员卡”,很多书是看不进去的,难免会引起用户的不满。微信也可能是在意识到这样做的方式不当时,将其更正为“体验卡”。

此后,虽然首页仍有不少获取体验卡的活动,但能提供给用户的免费阅读方式越来越保守。有人总结“微信阅读的养鱼时代已经结束”,微信阅读已经进入商业收获期。

从企业发展和电子书阅读行业来看,内容付费本身是合理的。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微信阅读的发展,早期微信阅读引领的“免费”阅读虽然为自己带来了大量用户,但也败坏了行业的付费基础;但付费模式和之前使用模式体验的对比,也会给习惯了免费模式的用户带来心理落差,从而造成产品口碑咬人。这就是微信阅读引导的“免费”阅读的长远影响。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适用于所有产品的通用思路: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商业价值都必须在用户体验和客户体验之间有一个平衡。既然微信阅读突然开启的付费模式造成了大量老用户的“不习惯”,那么就要创造更流畅、更完美的用户体验(尤其是在阅读层面),用更优化的功能告诉用户,产品是值得付费的。

动词 (verb的缩写)摘要

微信是一款集“阅读”和“社交”于一体的阅读产品。这次修改主要是在社会层面进行大的变革,强化“小圈子”的地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款电子书阅读产品,它还是需要在阅读层面花更多的功夫,比如阅读功能、书籍数量等。毕竟用户来这个产品的首要目的是阅读,其次才是关于阅读的讨论和社交。

至于微信阅读的商业模式,目前的情况看似合理,但探索的过程也需要更多的诚意和更稳健的步伐。

大部分用户不会因为这个产品的付费而离开,主要是因为产品带来的用户价值与产品的商业价值相匹配。当然,就像上面的分析,切忌用“模糊”的概念来吸引用户,让用户积累心理预期,然后失望。这种口碑效应是巨大的。

本文由@产品学习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

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家都是产品经理。平台只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