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未来十年建全球性计划 预计投入经费500亿[图]

星座10个月前发布 ooozhi
21 0 0

■ “国家发改委正牵头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市场人士称,目前国内大众应用市场90%以上采用的是GPS系统,北斗系统与其他系统占有剩下的份额。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和早已牢牢占领中外导航市场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之间的市场化应用“战幕”初步拉开。

12月27日,适逢北斗系统提供试运行服务满周年之际,北斗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系统即日起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

“自今日起,北斗系统在继续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双向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基础上,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冉承其说。

相应的,推动北斗系统应用的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也在当天公布。

国家遥感中心顾问邵立勤认为,现在谈在民用市场上与GPS竞争为时尚早,毕竟现在北斗系统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导航系统。另外它还面临体制转变的问题,即从以军用为主到军民共用转变。此次宣布亚太区域服务,可认定为这个转变的开始,但这需要很长时间。让普通消费者熟悉北斗系统同样需要时间。

据介绍,北斗系统此前敲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2000年至2003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2012年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此次北斗系统向亚太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意味着其第二步战略目标完成。

北斗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构成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应用领域最广泛的天基系统。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之外,全球另外三大导航系统分别是应用广泛的美国GPS,以及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

总体性能与GPS相当?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走过两步,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验系统的建设,总经费是几百亿。整个经费来看和其他卫星导航相比我们要略低一点。后续十年左右我们要建全球性的计划,预计要投入的经费要更多一些,大概四五百亿以上。”冉承其昨日说。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完成建设,总体性能与美国GPS性能相当。”冉承其说。

据他介绍,一般的GPS用户只会知道自己在哪个地方,但北斗系统除了这项功能,还可以让别人知道你在哪儿,还可以让自己知道别人在哪个地方,这得益于短报文通信服务。

劣势也很明显。

“和国外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是在价格上。”冉承其说。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前主任曹冲解释,主要是芯片价格,卫星导航系统配套芯片前期研发费用很高,使用者越多,均摊的费用就下降。现阶段GPS的使用者很多,而北斗系统使用者少,所以后者价格就高。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斗星通,002152)副总经理段昭宇介绍,以车载导航仪为例,厂家使用的GPS系统的模块大约为100-200元,但使用带北斗系统功能的产品来做到这个价格的话,“现阶段基本上就要赔本了。”

段昭宇介绍,导航系统民用市场分为像汽车导航、手机导航等大众应用市场,以及海洋、气候、测绘等专业市场。

北斗星通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业务,可追述至2000年中国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之时。

国内一家同时应用GPS和北斗系统生产导航仪的上市公司高管称,在军用市场和气象、海洋等行业性民用市场时,优选北斗系统,因为它的安全性。但如果放在汽车导航仪等大众民用市场上来看,消费者出于性价比的考虑会用GPS。

“一般政府出资的项目上,经济上的考量就弱许多。”上述高管说。

ICD正式版公布

昨日的发布会上,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ICD)正式版正式公布。

冉承其称,ICD正式版规范了北斗系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信号接口关系,是开发制造接收机及芯片所必备的技术文件。

曹冲解释,不公布ICD,北斗系统很难真正走向民用,现在将正式版对外公布,说明政府正式向国内外企业推广应用。

据介绍,为鼓励国内外企业研发北斗应用终端,推动北斗广泛应用,去年已公布了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测试版,那时系统还没有完全建成。

段昭宇称,去年测试版的ICD与正式版其实已相差不多,基本的东西都已经有了。

据曹冲称,以前业内认定北斗系统的ICD会在2010年公布,但实际上有所延迟。这一方面是技术可能在完善,另外一方面也有保护国内企业的因素。

“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导航领域上存在差距,ICD要是太早开放,国内企业会受较大影响。”曹冲称。

据称,在ICD测试版开放前,国内就有企业拿到了相关文件。

段昭宇的表述则是,一些举措确实让国内企业获得了缓冲期,有一些先发优势。

据冉承其介绍,公布ICD测试版一年来,中国有一大批企业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芯片模块或终端,现在带有北斗导航卫星功能的卫星导航仪已开始向社会投放进行试用。“我们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开展的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已在全国九个省市、十万辆车上安装。和广东省联合开展珠三角卫星导航示范工程,在广州市公务车辆一万多辆车上进行了安装。和国家气象局开展了联合示范工程已经完成了样机研制,正在推广应用。”

据南方日报报道,今年4月深圳市路畅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车载北斗卫星导航系列产品”,而这是首批利用北斗系统生产的类似产品。

民用推广路径

卫星导航产业的市场前景不言而喻。

冉承其介绍,有专家预计,全世界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可以达到5000亿美元左右,中国大概是5000亿元人民币,而今年已经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其和互联网、移动通信并称为世界上三大IT产业。

但眼下,北斗系统的民用市场份额依然有限。

“具体用户数难以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大众应用市场这一块,90%以上甚至更多采用的GPS系统,而中国的北斗系统与其他系统占有剩下的份额。”段昭宇说。

他解释,因为GPS相对成熟了,北斗星通进入大众应用市场可以利润稍微少些,但以量取胜。当然公司以后逐步进入该市场,现阶段,公司主要做国防以及民用中的行业市场,行业市场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较高。

眼下的导航产品中,“混合体”更多。前述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高管称,现在推向大众应用市场的产品主要是结合了GPS系统、北斗系统,甚至更多系统,这主要针对精确的定位。

曹冲解释,理论上讲,导航定位需要4颗卫星,如果是4颗GPS卫星,导航精度也未必高,但如果加上北斗系统的卫星,增强立体排列,精度会大于单一系统。

北斗系统的推广也有望从这种双系统产品中受益。曹冲说,“中国企业这样做,外国企业也做,北斗系统的应用就上去了。”

冉承其称,希望在2015年左右,北斗产业在中国整个产业中能够占15%~20%,希望到2020年能占70%~80%的比例。

但上述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高管认为,比例很难确定,这是由市场决定的,普通人选择(这类产品时)不太会关注安全性这些问题。

邵立勤则提到,导航系统关系国家利益,应采用一定的政策让北斗系统得以向民用推广。

“它是一个朝阳产业,已经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正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冉承其昨日透露。

“俄罗斯也是强制推广自己的系统,首先在其国内让大家都用起来,形成市场规模,以促进产业发展,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存在价值和生存能力。”邵立勤说。 北斗未来十年建全球性计划 预计投入经费500亿[图]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