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模式在电源改造方案中的应用

杂谈9个月前发布 ooozhi
23 0 0

大量的能源消耗导致了温室效应和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保护环境、防治气候变化成了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国际能源机构(IEA)2008年的统计,从1973年到2006年,全球能源消耗上升73%,C02排放增长了79%。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对于各节能减排主体来说,不太了解节能技术、高昂的前期投资、难以预期的节能效果等问题,让他们对节能减排望而却步。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节能减排新型商业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逐步在全球展开应用。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创造更好收益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节能机制,是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来进行能耗设备改造,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一种减少能源使用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

对接受合同能源管理的用户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显而易见的利益有三个方面:无需投入或少量投入资金便能引进新型的节能技术;避免了自身单独承担项目可能遭遇的技术、财务等各方面的风险;由一次性的项目转变为日常性的工作,从而掌握先进的能源节约管理模式。这些优势和利益,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在节能减排项目上的积极性。

而常见的合同能源管理通常有4种方式。

节能设备融资租赁型:节能服务公司把节能设备租给用户,用户以设备产生的节能效益支付租金;

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服务公司投资,通过对节能收益分成,利益共享;

节能量保证型:双方共同投资,节能服务公司承诺节能效果,实现承诺则按照约定支付服务费,否则就扣减服务费;

能源费用托管型:用户委托节能服务公司出资进行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双方约定将该系统的能源费用交节能服务公司管理,系统节约的能源费用归节能服务公司。

不管采用以上哪种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合同结束时,节能设备都会按照双方的事先约定,采用无偿或者收取折旧费的方式移交给用户,后续的节能收益则由用户独享。

作为合同能源管理的执行方,节能服务公司的职责贯穿整个节能改造项目,包括项目前期的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节能项目融资,项目实施阶段的设备采购与生产、节能工程的施工安装调试,以及项目后期的节能设备运行、保养和维护,节能效果监测及效益保证,合同期满后节能设备的移交培训等,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用户负担。

新商业模式实现三方共赢

从商业模式来说,合同能源管理是企业用户、节能服务公司、社会三方共赢的一种理想模式,所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支持。

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的扶持力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针对合同能源管理的优惠奖励政策,从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已有20余个省市出台文件,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在工信部注册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也已由2000年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400余家。

从全球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已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体系,市场需求强劲,各国政府也给予了积极和有力的支持。在美国,政府通过强制性的政策推动公用设施和事业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进行节能改造,同时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节能服务公司降低融资成本。欧洲各国也对合同能源管理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面来进行推广,并定期组织合同能源管理知识推广和培训活动,但其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

尽管从全球来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势头比较迅猛,但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公用事业单位和公共设施,在民用建筑、通信等其他行业则应用较少。

节能减排要求老旧电源改造

节能减排成为全球经济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各大运营商同样面临着挑战。随MBB时代的到来,电信行业经历着从语音到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将带来新一轮的网络竞争,为了大量快速推出新产品、新业务,进行全业务运营,各大运营商接收和新建了大量的基站和业务平台,电源配套不足、能耗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网络发展演进的障碍。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站点总量快速增长,能耗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工业与信息化部将通信行业做为 “十二五”十大节能行业之一。在国家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15年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0%的总体目标。中国电信集团于2010年发布了《中国电信集团节能减排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针对通信机房、通信基站和接入网机房分别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

据统计,目前各运营商的能耗费用中,老旧电源带来的损耗占比突出,且随着能源价格上涨、电源使用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以2010-2011年数据为例,三大运营商电源损耗电量年累计约12.6亿kWh,其中机房老旧电源数量占比约7%,但能耗占比25%。

因此,运营商现网机房老旧电源的超期服役,高昂的维护成本、备品备件的缺失以及产品低可靠性都严重影响了现网的正常运行维护,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能耗高:机房老旧电源普遍转换效率偏低,整流器平均实际使用效率在85%左右。

存在安全隐患:由于设备运行时间过长,故障率上升,备件缺失,维护成本高且较难实施及时的故障处理,有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扩容困难:由于机房电源设备上市时间过长,原厂商早已宣布退市,不再生产,设备的老化也导致扩容存在风险,且早期设备的功率密度低,体积大,扩容空间有限。

旧投资模式迫切需升级

运营商面临节能减排的极大挑战,一方面是政府和公众对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高,另外一方面是专项投入资金不够,不能大规模地开展节能改造。现在各运营商的采购预算管理严格,现有的电源改造方案主要为分批替换的小批量采购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初期建设成本CAPEX投资较高,全部属于设备采购预算范畴,一次性占用现金较多,现金流压力较大。

电费等运营成本OPEX较高,由于预算有限,设备分批采购,现有机房电源能耗不能立即降下来,OPEX依然较高。

设备采购必须进行招标。分批按设备采购流程进行招标采购,操作流程较复杂,效率较低,管理成本较高。

湖北电信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探索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因此,全球各大运营商都瞄准了这颗棋子。国外运营商Telefónica、Vodafone、德国电信等大型运营商也都设置了自己的节能减排目标,如Telefónica提出“Energy Efficiency Program”,计划到2015年,单位能耗降低30%。2011年7月, Telefónica开始试水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站点节能改造,首批2700个试点站点分布在10个国家,站型各异,为其后续全球近9万多个站点的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上,湖北电信也在积极探索和尝试。2012年6月,中国电信与华为在湖北试点开展114个站点的节能减排改造,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由华为提供设备及安装维护服务,站点节省电费则由双方按照比例共同分享。通过运用华为提供的面向主设备、配套能源设备、机房站点设备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以设备软(件)硬(件)结合、站点内(部)外(部)兼顾的思路,从绿色能源、高效电源、分布式基站、主设备智能载频管理、站点机房升温、FCB模块使用等方面,全面降低设备能耗。通过这种合作,湖北电信可获得节能收益、技术和设备,同时规避了自身节能运营的风险。从实验局数据来看,综合使用华为的节能解决方案后,湖北电信最高可降低设备能耗60%左右。

合同能源管理在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中正初步显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尽管这一商业模式在通信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但其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已引起全球运营商的高度关注,它必将成为通信行业新的节能之道。 新商业模式在电源改造方案中的应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